1. 當前位置:
  2. 首頁
  3. 時政新聞
  4. 疆內新聞
  5. 詳情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大風刮不走的老師

日期:2024-10-29
來源:石榴云/今日新疆
【字體:

保定學院支教老師們以微光,影響著且末的未來。不以山海為遠,不以日月為限,一批又一批保定學院支教老師背起行囊奔赴且末、扎根且末,以教育托舉各族少年夢想,讓青春之花與團結之花在且末并蒂綻放。

  ● 王晶晶 / 文

今年國慶節(jié)前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河北保定學院且末支教服務隊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他們深深扎根且末,融入這個多民族大家庭,被當?shù)乩习傩辗Q為“大風刮不走的老師”。

2014年,“五四”青年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保定學院西部志愿生代表回信,指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是當代中國青年的正確方向?!?/p>

去西部支教是薪火相傳。24年前,在西部大開發(fā)的感召下,首批15名保定學院大學畢業(yè)生懷揣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那里才是我們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地方”的青春誓言,告別老師和父母,主動扎根大漠深處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教書育人。在他們的感召下,2000年以來,保定學院有近400名畢業(yè)生在西部奉獻青春,其中扎根且末縣任教的有37人。


2000年7月,即將赴新疆任教的15名畢業(yè)生在母校(原保定師范??茖W校)門前合影留念。保定學院供圖

24年來,保定學院的支教老師共培養(yǎng)了9000多名各族畢業(yè)生,其中有3000多名回到家鄉(xiāng)工作。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他們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奏響了一曲新時代的贊歌。

來這里,是為了什么?

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且末縣第二中學退休老師吾加布都拉·依明和第一批保定學院支教老師、現(xiàn)任且末二中副校長的陳榮明,約了一頓遲到了2個月的飯。“24年前的8月,他們來到且末,以后每年8月,我們都會聚一下?!蔽峒硬级祭f。


河北保定學院支教老師陳榮明帶著學生做物理實驗。且末縣委宣傳部供圖

2000年春天,且末縣到保定學院招聘老師時,條件只有一個——能吃苦。西部、新疆、沙漠和戈壁,這些與且末緊密連接的詞,讓對遠方有著無限憧憬的陳榮明心生向往。“我是在河北大學招聘會上報名的,當年招生的老師一看,我們保定學院來了這么多報名的學生,索性直接到我們學校來了?!标悩s明說,當時學校有200人報名,最終選出了15人。

對于品學兼優(yōu)的他們而言,當時可選擇的機會其實很多。有人已經(jīng)收到了專升本的錄取通知書,有人放棄了長輩安排在城里的工作……就這樣,15名保定學院2000屆畢業(yè)生坐上了西行列車。

經(jīng)過5天4夜的艱苦行程,踏上且末這片陌生的土地。當他們下了中巴車,看到的是黃沙蔽日的且末。到了學校后,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學校的門口、操場專門灑了水,橫幅上寫著“歡迎河北大學生老師”,全校師生列隊歡迎,這種被需要被期待的感覺,讓陳榮明至今難忘。

此時的且末二中已在“等米下鍋”——新學年馬上就要開始,初一年級7個班的班主任有6個還沒著落。來了不到一個星期,他們就站上了講臺,有6人擔任起班主任。

那時,陳榮明和吾加布都拉都在數(shù)學教研室,20多歲的兩人都是“單干戶”,下了課就湊在一起,改教案、聊學生?!皫缀握n上,他們帶著孩子們做手工,一個教具做下來,孩子們都理解了平面和立體的關系,跟著他們我學到了很多。”吾加布都拉說。

保定學院來的老師們,都住在學校操場邊的一排小平房里,吾加布都拉經(jīng)常從家拿來干果、水果和羊肉,給他們改善生活。學校時不時停水,吾加布都拉還去附近老鄉(xiāng)家的水井幫他們拉水。

陳榮明在新疆第一次過古爾邦節(jié),第一次吃拌面,都與吾加布都拉有關。以前是吃吾加布都拉媽媽做的飯,現(xiàn)在是嘗他愛人的手藝。

“陳榮明師兄他們來新疆時,是且末縣教育局的人過去招聘,我來這里純粹是受到師兄師姐們的召喚?!?003年,荀軼娜從保定學院畢業(yè)后,來到且末縣任教。

在校期間,荀軼娜就曾看過師兄師姐們在且末支教的紀錄片,他們被各族學生簇擁著上課,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神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到更需要我的地方去?!北е@樣的想法,從小就是乖乖女的荀軼娜,成年后第一次選擇叛逆,臨行前她給父母打去電話:“我已經(jīng)決定了,在新疆的師兄師姐會照顧我?!?/p>

事實上,除了2000年的15人和2024年的11人是由且末縣教育部門去當?shù)卣衅傅睦蠋?,其余年間來到且末的老師都是學弟學妹們受到師兄師姐們精神的感召,一個帶一個,一個介紹一個來到且末任教的。

荀軼娜至今還記得,她來到學校時,師姐已經(jīng)給她布置好了宿舍,一束掛在墻上的紫色花束,讓她有了歸屬感。與且末融為一體的一屆屆保定學院畢業(yè)生,切實感受到了要改變當?shù)噩F(xiàn)狀,必須要有更多優(yōu)秀老師的加入,所以他們用最大的誠意,吸引新生力量來到且末。

“我們當年來時對且末一無所知,是‘無知無畏’,現(xiàn)在網(wǎng)絡發(fā)達,年輕人再來是‘有知無畏’,我為學弟學妹們而驕傲。”荀軼娜說。

“如果只是為了編制、收入,完全可以不用來新疆。”今年來到且末的保定學院2024屆畢業(yè)生劉校辰說。在來新疆的火車上,有位鄰座大哥說:“新疆以后將是世界的中心,而你們是掌握先機的人。”“我想也是這樣,來新疆,把自己的命運與這里緊緊連接,發(fā)揮自身能量,更好融入這里,建設腳下的土地?!?/p>

是什么,讓他們留下來

作出一個去西部的決定很容易,可如何才能經(jīng)得起風沙、耐得住寂寞,扎下根來?

2002年,同來且末支教的一位老師,因為家人重病,決定離開。初春的車站,孩子們在寒風中自發(fā)排好整齊的隊伍為老師送別。望著朝夕相處兩年的老師,純真善良的孩子們哭成一片——一次又一次揮手,一句又一句“老師一路順風!”

這位老師不舍離去后,陳榮明和同事們感覺到孩子們明顯更聽話了,孩子們怕剩下的老師也會走,課間孩子們問得最多的就是:“老師,你也會走嗎?”

一旦教上,就撒不開手了。2003年,保定學院2000屆畢業(yè)生執(zhí)教后帶出的第一批初中畢業(yè)生,中考成績就在巴州名列前茅。

從倒數(shù)第一到名列前茅的逆襲!這是屬于西部教育者們的專屬傳奇,也讓他們堅定了留下來的決心。

留下來,也是因為老師們深切體會到這里人的真誠和情誼。保定支教老師李桂枝的支教日記里曾記錄著這樣一個故事,2006年新學年開始后,班里大部分孩子都交齊了學雜費,而艾尼江卻遲遲沒有交。每次見到李桂枝,艾尼江總顯得局促不安。一天,他鼓起勇氣對老師解釋說:“我媽媽還沒有來?!焙⒆蛹彝ゲ桓辉?,李桂枝都明白。她悄悄拿出300元替孩子把學雜費墊上了。

不久,孩子的母親走了很遠的路從鄉(xiāng)下趕來看兒子。一見到李桂枝,風塵仆仆的她,急忙從口袋里拿出3個香梨塞給老師。那位母親感激的眼神,讓李桂枝直到今天都記得。

后來,艾尼江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武漢的新疆高中班,因為舍不得離開李桂枝,就想留在且末上高中??粗茸约焊叱鲆活^的學生,李桂枝笑著說:“是雄鷹就要飛翔,老師支持你去更廣闊的天地?!备咧腥?,每學期李桂枝都要給艾尼江寄生活費,并經(jīng)常去看望他的父母。

“我初中的班主任李桂枝老師,就像沙漠中的紅柳,默默扎根在鹽堿荒漠上播撒希望,而我正是她呵護長大的‘小紅柳’?!痹?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主持人大賽中,來自且末縣的選手依利米努爾·艾麥爾江講述了保定學院西部支教老師的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觀眾。

英語老師荀軼娜的嗓音總是沙啞的,由于天氣干燥、用嗓過度,上課時會突然失聲。孩子們心疼老師,捧來自家樹上摘下的紅棗,讓她泡水喝。

學校為了照顧她,本打算給她減掉一個班的教學任務。但她卻在想:“那個班級也帶了兩年了,學生和家長還是希望我能帶下來,沖著孩子們捧著紅棗關心我的這份心,我就能再堅持?!?/p>

荀軼娜的愛人也是保定學院的支教老師,結婚19年,育有一對兒女?!拔覀儾簧僦Ы汤蠋煻际恰畠炔颗鋵Α晒Γ辛藧廴?,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心也會跟著安定下來。”她說,而學校的變化和且末的發(fā)展,也讓他們看到了把且末當作家鄉(xiāng)一樣去建設的意義。

留下來,改變了什么

“害怕老師走了,沒人教我們,那種內心的恐懼和匱乏感,我至今難忘?!瘪R超群說,她是保定學院2000屆支教老師們帶的第一屆初中畢業(yè)生。

得知老師們來自遙遠的地方,隨時可能離開。馬超群一開始,就盼著老師們至少教完他們這一屆再走;上完高中后,她到學??赐蠋煟l(fā)現(xiàn)老師們都在;等大學放假再回且末縣時,老師們還在。

“我的心被觸動了,也許我也應該做點什么?!瘪R超群說。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新疆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畢業(yè)前,學校想讓她留校。想到母親曾因一點小病就不得不去幾百公里遠的庫爾勒市看病,想到老師們的堅守,她選擇回到家鄉(xiāng),從一名醫(yī)生做起,如今已是呵護著全縣孕產婦和新生兒的且末縣婦幼保健與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主任。

老師們的堅守,最直接的改變就是孩子們的成績。曾經(jīng),且末高考本科上線率只有30.6%。去年,這個數(shù)字變成了51.45%。

教師、警察、收銀員、醫(yī)生、個體工商戶……保定學院支教老師們帶出的學生中,有3000人回到家鄉(xiāng)工作,分布在各行各業(yè),他們都在努力建設著自己的家鄉(xiāng)?!坝械暮⒆踊A弱成績不好,不求他們考高分,但求教會他們做人,回歸教書育人的本質,我的學生離開學校走上社會,都有事做都走正道,這是讓我最欣慰的事。”陳榮明說。

老師們的托舉,讓且末發(fā)生著更深層次的改變?!爸匾暯逃?、眼光長遠的家長越來越多?!避鬏W娜說。她暢想,等她的學生們都成為家長時,且末的孩子們會有更好的未來。

“能在北京立足,得益于我不斷努力學習提升,是荀老師給我種下了渴望知識的種子。”畢業(yè)于中央財經(jīng)大學,目前在北京工作的穆凱代爾·圖爾蓀說,初中時,班主任荀軼娜講過的故事讓他受用終生。

一位年輕人在黑暗的森林里趕路,有位老者告訴他多撿一些地上的石頭,今后用得著,第二天天亮了,他掏出石頭一看,石頭變成了金子,后悔當時沒有多撿一些。教育就是這樣——當我們長大成人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以前學的知識是珍貴的寶石,但同時,我們也會覺得可惜,因為學的太有限了?!芭ο窈>d吸水一樣汲取知識,這是荀老師送給我最好的人生禮物。”穆凱代爾說。

無論回到家鄉(xiāng)還是去往遠方,保定學院支教老師們都以微光,影響著且末的未來。不以山海為遠,不以日月為限,一批又一批保定學院支教老師背起行囊奔赴且末、扎根且末,以教育托舉各族少年夢想,讓青春之花與團結之花在且末并蒂綻放。